米乐官网m6专业生产机械格栅、叠螺机、砂水分离器、刮吸泥机等环保产品,厂家直销,保质保量,欢迎来电咨询。
全国咨询热线:18921293237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芯查查AI爆红、哲库解散、设备禁令、24年行情……2023年芯闻漫谈

时间:2024-08-30 12:23:57 来源:米乐官网m6

  一条先进的生产线多台不同的设备,ASML EUV光刻机全球独此一家,TEL和Lam占据全球刻蚀设备领域80%的市场领域。

  国际半导体设备生产商的业绩今年和明年会更难看。之前半导体公司过分投资、增加产能,由产能不足到极度过剩,加上我们的祖国半导体设备生产商的急起直追,对外采购的需求自然会减少。

  以ASML的23Q3财务表现为例,虽然销售额的增长依旧很可观的,但毛利率已经从一年前的70%,下降到65%。

  从近期发布了业绩预告的几家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来看,中微公司预计2023年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32%。北方华创预计2023年收入在210亿元~23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3%~57%。除了经营业绩,订单增长也超出了市场预期。

  从三星电子发布的2024年市场展望来看,今年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应该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趋势。对中国市场而言,除了全球市场的恢复性增长,还有国产替代带来的增量,增长将会更加显著。

  根据目前市场的统计,晶圆制造设备的国产化率接近40%,预计未来三年会突破50%。当然,美日,荷兰三国对国内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管制对国内先进芯片的制造确实在短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实长久来看,对大家都不利。如果未来中国培育出一套自给自足的产业链体系,与日,韩,欧,中国台湾的供应链企业形成两套供应体系,其实是增加了产业链的成本。

  AI是今年最火热的话题之一,ChatGPT横空出世,国内迎来百模大战,芯片也在强调AI赋能。AI的爆火,让各产业有了更多增长动力,各行各业都在往AI方向上靠,好像现在产业不和AI沾点关系,就要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在AI相关的线上服务,我花了不少钱。比如,我有一篇文章是问几个AI平台关于新加坡肉骨茶的排名,最近我也用几个AI平台来为我创作的一首诗作评估,看看AI是怎样评论我的诗词创作水平。

  确实,AI的出现给我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新方式,也会影响我们的产出效率。不久前我去拜访了一家做自动化设备的厂商,他们跟我介绍说,他们现在的软件团队一天离不开ChatGPT了,先用GPT生成程序,然后他们的工程师只需要检查,再加入到系统当中去。这样工作效率极大的提升了,而且标准化程度更高,出现bug几率也大大缩小。

  都有可能。比如chiplet这种标准化的比较简单小模块或许可以用AI来设计,如果是复杂一点的或者是定制的芯片,就还要人去做些调整,这样的一种情况就很难用AI大模型来替代正儿八经的芯片设计工程师。

  是的,说到这里,我想再分享一个我用AI的经历。我从1月1日开始,每天坚持用AI做图,已经到第28天了。最近,有点想放弃AI做图,用回人工做图了。AI生成的图片总是差点意思,

  ,经常没有很好的方法达到我心里预期的效果。就比如看到某些事情会联想到以往的经历,会想把这些有趣的经历融入到图片设计里,但是AI是不知道我的这些想法的。

  今年一整年半导体行业“凛冬已至,寒气逼人”,裁员倒逼事件不断、库存高水位等,到了年底,SIA、WTS等市场机构给出2024年的市场行情是普遍向好的。

  “有复苏信号,但不会完全康复”。从最近的有关数据,可以说全球的半导体行业已经脱离下降趋势,由负转正增长了,WSTS和SIA也预测2024年会有13.1%的增长。但要是我们仔细分析,大部分的增长是靠存储器,而存储器去年的基数实在太低了,单价也太低了,所以机构预测有45%的增长。

  我的解读就是数量其实没有这么大的增长, 个人预测只有10%左右。我会把半导体分成三大类,一是需要高端集成工艺的产品,如CPU、GPU、SoC等,可能只有GPU还是会有较强的增长动力,CPU和手机等SoC不会有什么增长的动力;二是存储,现在是中国用中国自己的存储产品,欧美用欧美的,增长空间存在限制;还有三分之一是DAO(分离器件、模拟芯片、传感器),这些会持续受到产能过剩的单价下降压力。

  所有生意都要看两个端,一个是供应端一个是需求端。需求端,我们能看到整个经济环境是不太好的。供应端看企业库存,前几年行业很缺货的时候,需求端猛下单,到2022年年中,大家突然意识到不对劲,单下的太猛了。但是下过的单已经不能改了,这样一个时间段就会产生大量库存。不只是终端有库存,原厂也有,分销商贸易商手上也囤积着大量货物。这些库存,我预计要到2024年第三第四季度才能消耗。库存是一方面,产能又是另一个问题。前几年,原厂大量建厂,疯狂扩充产能,工厂在这里总不能关了或者停掉,总要生产些东西出来的,这样一个时间段库存又增加了。

  看来麦博对今年的市场还是看好的。但是,从最近公布的财报预测来看,原厂是不太看好Q1的业绩的。比如,TI和ST公布最新财报的时候,提醒投资者虽然上个季度营运符合预期,但对本季度的展望持谨慎态度。就算是去年增长比较好的汽车和工业,TI CEO也在声明中表示,他们工业领域日益疲软,汽车行业连续下滑。可能今年的市场恢复并没有大家期望的那么顺利,汽车领域今年的增长可能会比去年更慢。

  对,特别是数据中心的建立会需要很多存储。AI需要训练,训练需要大量数据,这一些数据需要有地方来放,就要用到存储。

  业界对哲库业务终止的猜想纷纷扰扰,垂直整合这条路对手机场厂商来说难度还是太大,手机SoC领域属于极限性能的芯片,已经有高通一骑绝尘,就算是MTK也过的比较艰难,现在国内华为麒麟芯片再度出山,OPPO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专业的事应该由专业的人去做。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的电子科技类产品生产商要自己去「学」开发半导体,特别是SoC。这条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在欧美环境看到的是反向的,Motorola,Philips,AT&T等是把半导体业务从整个大业务板块分拆出来的。经过这么多年的验证,说明这种思路是对的。当然也是有成功的例子,比如苹果、特斯拉、华为等。上游、下游的拓展不是我们正真看到那么简单的,要是这么容易的话,麦当劳这么多年为什么还在卖汉堡包,而不是拓展到自己养牛自己煎牛排。

  业务拓展要天时地利人和,OPPO芯片计划属于是生不逢时,苹果华为芯片业务的成功有恰逢其时的时代性,苹果华为造芯片的时候正处于智能手机发展的初飙升阶段,当时手机销量大面积上涨,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他们持续迭代开发。就算是当时他们研发受到阻碍,几次没有成功,也不会有很大的成本压力,巨大的营收能支持不断的投入研发,迭代几代产品也就成功了。

  而OPPO开始芯片研发的时间段正处于手机市场平稳期,甚至萎缩期,手机市场遇冷,营收不够的情况下就很难持续投入下去。而且OPPO的人力成本过高,挖人的时候都是“2倍来不来?”“3倍来不来?”这样,投入产出不平衡。

  我也跟他们做芯片的人聊过,在他们看来芯片业务关闭他们并不惊讶,故事回顾下来就像是一部电视剧。

  中电港(股票代码:001287)是行业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应用创新与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三十余年产业上下游资源积累、技术沉淀、应用创新,已发展成为涵盖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和产业数据服务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中电港秉持“为客户服务,与伙伴共享”的经营理念,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努力打造元器件供应链生态圈,助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