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官网m6专业生产机械格栅、叠螺机、砂水分离器、刮吸泥机等环保产品,厂家直销,保质保量,欢迎来电咨询。
全国咨询热线:18921293237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叠螺机

天奈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米乐官网m6    发布时间:2024-10-16 15:44:02

  公司主要是做纳米级碳材料及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有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碳纳米管导电母粒等。目前公司生产的碳纳米管有关产品主要使用在于锂电池领域,用以提高锂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以及循环寿命性能,并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3C产品、储能电池等领域。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60万辆,同比增长78.5%;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7.2万辆,同比增长95.2%,国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72.8万辆,同比增长58.8%。随着海外国家对禁售传统燃油车已经提出明确信号,中国“双碳减排”政策的推进,“绿色低碳”成为新发展理念,未来将有更多传统车企切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仍保持比较高增速。碳纳米管导电剂行业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需求稳步增长,行业整体发展呈良好态势。

  在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公司调整业务发展的策略,致力于技术突破和管理方式改进,推进公司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加上部分IPO募投项目产能陆续释放,实现营业收入184,152.76万元,同比增长39.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2,420.03万元,同比增长4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489.93万元,同比增长50.52%。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研发力度,密切追踪最新的技术及发展的新趋势,持续开展对新技术的研究,着力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加快产品创新。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8,811.32万元,同比增长69.58%,拥有研发人员168名,其中博士21名,硕士31名,研发部门总人数占公司总

  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19项发明专利及70项实用新型专利、清华大学独占许可19项发明专利(其中已有4项超出专利保护期限)、美国知识产权局授权4项发明专利、日本特许厅授权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韩国知识产权局授权2项发明专利、台湾发明专利1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主导国家标准1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8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9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6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2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9项;新增商标申请1项。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分析,2022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总规模达11.7万吨,其中前4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占比74.7%,其中天奈科技市场占有率排第一,市场占有率为40.3%。

  相对于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具有更小的管径、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石墨化程度等本征特性,因此具有多壁碳纳米管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但同时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难度也更高,目前在全世界内只有极少数厂商能够规模化生产单壁碳纳米管。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已掌握单壁碳纳米管规模化制备的工艺技术,单壁碳纳米管的规模化生产将有利于带动行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下游应用的技术革新与开拓。将填补我国在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领域的空白,增强公司的技术优势与竞争实力。报告期内,公司的单壁碳纳米管及其相关这类的产品已实现部分出货。

  在正极材料领域,公司积极开拓布局,利用先进的碳纳米管制备技术和正极材料相结合,形成新型的复合正极材料,该新型正极材料将会提升下游锂电池的相关性能,将会是碳纳米管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公司为适应市场扩张需求,逐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加快实施战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IPO募投项目、可转债募投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能更加进一步提高公司主营产品生产能力,为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产能保障,为未来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上述募投项目外,目前公司规划的扩产项目包括:美国天奈“年产8,000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线项目”,欧洲天奈“年产3,000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线项目”,眉山天奈“天奈科技锂电材料眉山生产基地项目”,成都天奈“天奈科技西部基地项目”,天奈科技镇江分公司“天奈科技年产20,000吨单壁纳米导电浆料及500吨单壁纳米功能性材料项目”。

  同时,为满足下游客户的市场需求,扩大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提高公司整体核心竞争能力,公司决定投资设立两家合资公司天奈锦城和锦晟天城,天奈锦城主要从事将碳纳米管生长在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中形成新型正极材料,锦晟天城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业务,合资公司的设立将为公司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实现合作共赢。

  2022年3月,公司完成了“天奈转债”的发行及上市工作,募集资金总额8.30亿元,募集资金净额8.15亿元。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优化了公司资本结构,为公司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资本力量。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可转债募投项目建设,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争取可转债募投项目早日达成并实现预期效益,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增强未来几年的股东回报。

  为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经公司于2022年12月27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相关议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含),主要用以建设眉山天奈一期项目、天奈科技镇江分公司一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随着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碳纳米管材料的整体产能及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在碳纳米管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也将实现国内首个百吨级规模化量产单壁碳纳米管的突破,进一步带动行业技术的进步。充足的产能供给和不断提升的产品性能将更好地促进碳纳米管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推广与研发改进,从而不断拓宽下游应用场景,推动我国碳纳米管材料及下游应用的持续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公司实施了2022年度股权激励计划,向116名激励对象授予合计36.60万股的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实施能稳定和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促进了公司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有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同时,公司于2022年12月14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股份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含),回购的股份将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此举有利于持续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研发创新能力以及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在董事会正确决策的引领下,面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公司管理层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继续强化对各项管理工作的梳理和优化;通过严抓生产、质检等各个环节,加强管控,确保产品品质,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公司利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升效率,通过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严格管控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公司主要从事纳米级碳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碳纳米管导电母粒等。

  在锂电池领域,碳纳米管已经凭借其优越的导电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导电剂被锂电池生产企业所广泛使用,用来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改善循环寿命。公司客户涵盖大多数国内一流锂电池生产企业。

  公司建立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及采购流程管理制度等一套严格、完整的采购管理流程,对供应商的经营能力、资金能力、生产资质、产品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小批量试用采购且合格后,将其列入公司合格供应商体系中,按订单需求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多年,熟悉客户的需求和采购周期,销售部日常紧密跟踪客户的需求并制定销售计划。

  公司生产部以销售部的销售计划为基础安排生产计划,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所需原料及原料安全库存量制定采购计划并组织采购。统一对生产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其他物资进行采购,以确保公司生产、运营有序健康的进行。

  公司主要产品为碳纳米管粉体及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公司碳纳米管粉体产品的生产周期(从原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加工,到产品完成、验收入库为止的全部时间)一般约为5天,部分高端产品为20-30天;碳纳米管浆料产品全部由公司碳纳米管粉体产品和分散剂溶解、分散、研磨而成,该生产周期一般约为3天。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结合需求预测的生产模式,以保证生产计划与销售情况相适应。公司销售部门提供实际订单情况以及销售预测,生产部结合当前的库存物料、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等实际情况安排生产计划。

  报告期内,部分高端产品对纯度要求较高,需要经过多道提纯,由于公司集中有限场地和资源建设了重要生产工序环节,故将部分碳纳米管粗粉委托外部单位进行初步纯化,以减少碳纳米管粗粉杂质含量。公司将初步纯化后碳纳米管粗粉收回后,进一步纯化后用于制作碳纳米管导电浆料。

  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的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公司客户为国内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其对电池原材料供应商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公司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对候选供应商进行较长周期的评估认证,并经过多轮的样品测试,全面考核候选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后,公司方能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中。一旦通过客户的认证,正式成为客户合格供应商后,客户将向公司定期采购相关产品。

  公司与长期合作的客户签订产品销售的框架协议,约定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质量保证等条款;客户根据需求在实际采购时向公司发出订单,约定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期等信息,供需双方根据框架协议及订单约定组织生产、发货、结算、回款。

  公司在研发方面主要以自主研发为主,以合作研发、委托研发的方式为补充。目前公司在镇江、台湾设立了研发基地,建立了内外协同的研发体系,构建了完善技术研发制度和奖励机制,围绕既有的核心技术以及工艺,发挥技术与研发优势,结合市场导向,进行基础研发和产品创新。

  公司结合主要产品、竞争优势、核心技术、自身发展阶段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上下游发展状况等因素,形成了目前的经营模式。报告期内,上述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未来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市场份额将会向具有科技领先性的企业集中。

  公司主要从事纳米级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以及碳纳米管导电母粒,主要应用于锂电池、导电塑料等领域,并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3C产品、储能电池等产品中,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和扶持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根据证监会实施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规定,公司业务属于“C制造业”大类中的“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碳纳米管行业的上业包括设备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两大类。其中,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各类工具、机器设备等;公司生产的碳纳米管及相关复合材料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NMP、丙烯、分散剂、液氮等化工产品,报告期内,各主要原材料供需平衡,价格平稳。长期看来,上业绝大部分原料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行业发展充分,对碳纳米管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碳纳米管及其相关复合材料产品主要作为新型导电剂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由于近年来政策推动、技术趋于成熟、产业配套趋于完善等因素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行业未来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作为符合锂电池特别是动力锂电池需要的导电剂,不仅要求制备的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长径比、纯度等优良的指标,也对碳纳米管导电剂生产企业分散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锂电池企业对导电浆料供应商有严格的考察程序,全面评估其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以及持续供货能力,考察周期较长,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才能获取客户的信任。

  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后,其采购、生产、检验和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边际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迅速抢占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小型生产企业若不能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一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则由于产能限制而无法得到优质客户的持续性大额订单,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碳纳米管属于新型碳纳米材料,其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能够稳定、批量生产高长径比、高纯度的碳纳米管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碳纳米管制备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尤其是高导电性的碳纳米管相关产品。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碳纳米管大规模量产及下游市场的开拓应用,并积累了大量的碳纳米管生产经验。

  技术研发水平是制约碳纳米管及其相关复合产品行业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行业内的生产商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能够稳定、批量生产细管径、高纯度碳纳米管更需要积累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随着下游企业对导电剂产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内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持续的产品开发能力,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同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现有产品工艺和生产技术进行改进,才能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上述特点使得小规模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具备行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水平,因而行业技术壁垒较高。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探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代次的碳纳米管及其相关产品,获头部动力电池行业客户青睐。

  随着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目标相继确立,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共识。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分析,近几年公司的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销售额稳居行业首位。2022年中国新型导电剂浆料市场总规模达到13.2万吨,同比2021年增长35%;其中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规模为11.7万吨,增长50%;天奈科技受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客户带动,2022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份额占比40.3%,在产销规模、客户结构、产品研发实力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目前主要作为新型导电剂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领域;目前公司所处行业主要有以下趋势: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920GWh,同比增长69.5%,市场的高速增长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终端市场带动。

  2022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受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需求增长带动,出货量达到657.5GWh,同比增长101%。其中,储能电池出货130GWh,同比增长171%;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为480GWh,同比增长112%;数码电池出货量约47.5GWh,同比下降11.2%。

  GGII预计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1.2%,2025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805GWh,从而带动对碳纳米管及其复合产品的需求。

  为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逐步从政策引导转向市场引导。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逐步摆脱历史补贴政策依赖,形成了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推进能源革命,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汽车行业电动化成为关键路径之一。

  随着双积分比例提升、双碳政策趋严、上山下乡政策引导性加快以及延长免征购置税等政策的实施,新能源汽车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有望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接近45%,能有效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出货量为480GWh,同比增长112.4%,主要原因为:(1)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2)海外新能源汽车产量超400万辆,带动国内动力电池出口规模超70GWh。

  未来,新能源汽车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达1300GWh。

  受益于动力电池快充等性能升级需求,带动整个锂电材料体系的升级要求,例如高镍、三元和硅碳负极的普及使用,未来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新型导电剂性价比和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表示,大功率充电技术目标是近期满足10分钟至15分钟实现充电80%,未来功率将达到900kW。缩减充电时间是电动产品提升便捷性的必要因素,是动力和数码电池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数码电池倍率性能达到1.5C,动力电池倍率性能达到4-5C,倍率性能的提升推动碳纳米管导电剂用量的提升。

  综合看来,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仍以炭黑为主,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新型导电剂市场份额约为24%,GGII预计到2025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比将达60%,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碳纳米管产品应用领域渗透率将会逐步提升。

  (1)纳米聚团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解决了碳纳米管无法连续化宏量制备生产的难题

  作为纳米级基础材料,碳纳米管自被发现以来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已成为化学及材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受制于连续化宏量制备的难题,碳纳米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被有效商业化推广。清华大学“基于纳米聚团流化原理的高纯度碳纳米管批量制备基础研究”,从理论层面提供了碳纳米管连续化宏量制备的相关方。公司通过独占许可的方式取得上述相关发明专利的独占许可使用权。公司在清华大学的理论基础上,经过近五年的时间终于开发并掌握了纳米聚团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的产业化技术,彻底解决了碳纳米管连续化宏量制备生产的世界性难题。

  目前公司掌握的纳米聚团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流化床反应器是一种利用气体或液体通过颗粒状固体层而使固体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并进行气固相反应或液固相反应的反应器。流化床具有高效传质传热的特点,并具有生产效率高的显著特征。目前,流化床反应器已在化工、石油、冶金、核工业等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公司已陆续建成多套不同代际、不同容积尺寸的流化床反应器群组,可以保证公司碳纳米管的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在保证生产效率高的前提下,碳纳米管流化床制备技术也能满足差异化碳纳米管的量产需求。公司采用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从催化剂加入,到裂解烷烃生长碳纳米管,再到碳纳米管产出,都有针对性的设计要求,可以实现碳纳米管制备单台反应器产量最大,同一型号碳纳米管产品的性能稳定和品质可控。

  ③公司具有生产碳纳米管用的流化床的设备设计能力。公司的流化床反应器已实现自动化控制,可以满足连续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关于流化床的温度、气压、气体流量和过程时间等核心工艺参数,都由公司按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和控制。反应器的连续工作的状态有系统性评估,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连续稳定的生产,既保证产量最大产出,也保证产品品质稳定,实现对碳纳米管产品性能及成本的有效控制。

  2017年5月,公司与全球第四大化工企业SABIC公司签署技术授权协议,授权SABIC公司使用天奈科技的大批量生产碳纳米管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用于SABIC公司自己的下游产品中。

  在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应用于锂电池的推广初期,相关生产企业一般是将碳纳米管以粉体的形式供给锂电池厂商试用,但导电效果并不理想。在此种状况下,碳纳米管在锂电池电极材料中没有有效地分散开,依然处于聚团状态,降低了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

  针对上述情况,公司相关研发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实验,为制备出相应的碳纳米管分散浆料,使用了包括高速分散机、胶体磨、均质机、超声设备等多种分散设备,最终成功遴选出最合适的分散剂、分散方法和设备,将碳纳米管通过浆料形式导入锂电池,并实现商业化及产业化。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战略,依托自身的研发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与碳纳米管及浆料相关的创新技术,并将其在国内外申请了发明专利。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19项发明专利及70项实用新型专利、清华大学独占许可19项发明专利(其中已有4项超出专利保护期限)、美国知识产权局授权4项发明专利、日本特许厅授权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韩国知识产权局授权2项发明专利、台湾发明专利1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主导国家标准1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8项。

  公司制造碳纳米管主要采取化学气相沉积法,其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反应化合物中的碳分解出来,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长成为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碳纳米管的关键是催化剂,即催化剂是碳纳米管的“基因”。自公司成立以来,技术人员就一直探索新催化剂和改进已有催化剂,结合流化床工艺的特点持续开发和改进催化剂工艺。公司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打造了一套自身独有的评估体系,并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生产经验。公司已先后开发了多个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和催化剂载体系列,包括纳米聚团氧化物催化剂以及层状物质作载体的催化剂以及以尖晶石为主的复合结构催化剂。

  目前,公司掌握长度可控的定向生长碳纳米管催化剂制备技术,该催化剂可以使得碳纳米管以垂直于层状载体方向,在其两层之间呈定向平行生长。在该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纳米管的管径由催化剂活性中心颗粒大小控制,同时生长的碳纳米管的长度可控,因此生产的碳纳米管长径比较大。公司由此形成了定向生长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并于2017年7月就上述相关制备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公司掌握的定向生长流化床宏量制备碳纳米管技术可以控制碳纳米管的定向生长,同时可以做到控制碳纳米管管径、长度以及纯度等三个核心指标,主要应用于公司第二代碳纳米管产品制备及量产过程中,并对公司未来产品的升级以及顺利投产和量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碳纳米管产品的相关性能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提升了碳纳米管长径比,增加导电性能。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与同行在产品技术上展现优势。

  相对于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具有更小的管径、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石墨化程度等本征特性,因此具有多壁碳纳米管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但同时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难度也更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厂商能够规模化生产单壁碳纳米管。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已掌握单壁碳纳米管规模化制备的工艺技术,公司将有效提升自身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并实现单壁碳纳米管产品的产业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在产品、技术、产能等各方面的优势,稳固自身在碳纳米管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单壁碳纳米管的规模化生产将有利于带动行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下游应用的技术革新与开拓。将填补我国在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领域的空白,增强公司的技术优势与竞争实力。

  与炭黑、多壁碳纳米管等导电添加剂相比,单壁碳纳米管的性能更优异。单壁碳纳米管添加可以有效提高硅碳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这是多壁碳纳米管和其它类型导电添加剂无法达到的效果。公司已掌握单壁碳纳米管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新一代寡壁和单壁碳纳米管连续制备技术等,并将在该产品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新型或复合型产品,从而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单壁碳纳米管的规模化供应,公司将进一步带动行业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应用材料领域的技术革新。与炭黑、多壁碳纳米管等导电添加剂相比,单壁碳纳米管的性能更优异。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9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6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2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9项;新增商标申请1项。

  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3,615.50万元,增长69.58%,主要原因为:随着公司对研发投入的加大,研发人员薪酬、股权激励及研发投入成本随之增加。

  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合计168人,较2021年增加60人。公司在报告期内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需要大批具有专业背景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开发出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毛鸥提出辞职,解除劳动合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公司已培养出一支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技能全面、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其原从事的工作由公司研发团队承接,不会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是以技术研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及对老产品的升级实现持续发展。公司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在碳纳米管以及相关复合材料领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和技术储备。公司现已开发完成三代碳纳米管产品,并顺利实现量产化,目前四代产品正在量产中,第五代产品正在开发中,持续不断的加大进行技术创新并推出新的产品,保持公司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在碳纳米管材料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一支长期稳定的管理队伍以及设计理论扎实、研发经验丰富、产品创新意识突出的优秀研发团队,公司部分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具有海外博士学历,拥有丰富的新材料与锂电池行业经验。公司现已在镇江、台湾设立了研发基地,预计今年6月公司的IPO募投项目“碳纳米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在常州即将顺利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增强盈利能力。

  公司始终把研发团队的建设作为公司经营发展最核心的环节,建立了分专业、分层次的专业管理队伍。公司于2016年获江苏省科技厅批准成为江苏省碳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获江苏省工信厅批准成为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获江苏省发改委批准成为江苏省碳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目前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68名,其中博士21名,硕士31名,研发部门总人数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1.24%。为保持管理及研发团队的稳定性,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经营管理架构、激励政策、人才培养及晋升机制,持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公司实施中长期技术创新战略机制,一直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发展道路,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扬州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研发关系。公司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具有的示范引领性和代表性,加上日益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公司的研发方向始终具有前瞻性,可以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作为最早成功商业化将碳纳米管通过浆料形式导入锂电池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打破了锂电池领域国外企业对导电剂产品的垄断,改变了原有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2022年,公司受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客户需求带动,主营业务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份额占比40.30%,在产销规模、客户结构、产品研发实力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随着公司产能的增加及技术的革新,公司的行业地位也将逐步增强。公司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领域的行业地位优势将使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并为公司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在锂电池领域与国内一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公司与这些客户合作已多年,并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锂电池生产企业对原料的性能、批次稳定性、交货期和供应的及时性等要求很高,加上客户更换原料供应商的成本较高,因此锂电池生产企业在选定供应商前均会对供应商的生产设备、研发能力、生产管理、产品的性能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进行严格考察和遴选。业务关系一旦建立,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新进入者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时间才能在行业立足,稳定而优质的客户关系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动力锂电池领域,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将碳纳米管添加至正极材料中,作为导电剂以提高锂电池的导电性、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改善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国内市场对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要求逐年提高。传统体系的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瓶颈渐显,新的动力锂电池体系则成为电池企业研发的重点。目前已经突破能量密度瓶颈并实现产业化的技术路线为“高镍正极+硅基负极”。随着主要材料企业的技术日趋完善,且相关的电池企业的应用技术逐渐成熟,硅基负极应用将逐渐增多。硅基负极的导电性能比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等石墨类负极材料要差,因此需要添加高性能导电剂来提升其导电性能。目前,公司已经和日韩知名动力锂电池企业共同开发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在硅基负极中的应用,并且测试情况良好,预计未来将实现大批量供货。

  在导电塑料领域,公司研发生产的碳纳米管导电母粒主要是将碳纳米管和树脂等材料混合,添加至导电塑料中,充当导电填料的作用。公司已经和SABIC、Cariant和Avient等知名国际化工企业展开合作,取得了技术突破并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产品的商业化测试。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出以聚碳酸酯、尼龙66、聚丙烯等为基材的多种导电塑料产品,公司的碳纳米管导电母粒产品有望继导电浆料后,大规模应用于导电塑料领域。

  公司作为最早成功商业化将碳纳米管通过浆料形式导入锂电池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在粘度、碳纳米管含量、导电性能等方面均属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的碳纳米管浆料产品已经被头部锂电池生产企业所广泛使用,产品质量得到客户普遍认可。

  公司作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行业龙头企业,为适应市场扩张需求,积极布局扩大产能。一方面稳步推进IPO募投项目、可转债募投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营产品生产能力,为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产能保障,为未来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公司产能的不断增加,公司的规模优势持续凸显,提升公司市场份额,行业地位也逐步增强;另一方面,为满足下游客户的多种市场需求,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公司新设立的控股子公司天奈锦城主要从事将碳纳米管生长在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中形成新型正极材料,锦晟天城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业务。合资公司的设立将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领域,扩大产业布局,推动公司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公司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实现合作共赢。

  公司目前主要为锂电池厂商提供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等产品。锂电池厂商对供应商基本采取认证采购模式,对供应商的产品结构、产品品质和产品性能等配套能力和服务能力有较高要求。公司具有较强的配套和服务能力,具体表现为:

  首先,公司产品结构合理、配套性强。在锂电池领域,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公司开发了适用于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多种产品,并均顺利实现量产化,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此外,公司新开发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产品也已通过客户评价,获得客户认可。

  其次,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强。和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与客户高效互动、快速反应,能够及时有效充分地掌握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要。公司可以根据客户所期望的产品性能,为客户进行碳纳米管配方设计或改进提供建议。这种产品和应用技术的配套服务能力不仅为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使得公司在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对于行业内的头部客户,针对客户多样化需求,公司与客户在其前期阶段参与交流研讨,从而研制出差异化的公司产品,更好的服务客户及下游市场,推动碳纳米管材料的下游拓展,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前,碳纳米管主要作为一种新型导电剂被锂电池生产企业使用,用来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及改善循环寿命。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相对于传统导电剂的应用时间尚短,锂电池行业中各生产企业对使用碳纳米管导电剂依然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如果未来碳纳米管导电剂对于传统导电剂的替代不及预期或者有性能更优异的锂电池用导电剂出现,则公司锂电池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市场应用会受到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目前碳纳米管主要作为一种新型导电剂替代传统导电剂应用于锂电池领域,但如果未来出现其他更加优异的新材料,并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运用的条件,则会对公司碳纳米管导电剂产品有一定程度替代,公司将面临客户流失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公司持续开发新的产品以适应下游市场的需求,但如果公司新技术的研发未能及时取得成效、新产品的推出延误或者竞争对手率先实现了技术突破,造成产品与下游客户的要求不符或未能及时开发出与之相配套的产品,则会导致公司订单数量减少或销售金额下降,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目前已经形成导电性能不断提升的四代碳纳米管相关产品,第五代产品正在开发中,持续开发新的产品以适应下游市场的技术发展方向。但如果公司新技术的研发未能及时取得成效、产品的升级换代出现延误或者竞争对手率先实现了技术突破,造成产品与下游客户的要求不符或未能及时开发出与之相配套的产品,则会导致公司订单数量减少或销售金额下降,出现营业利润下滑,公司面临产品无法及时升级换代带来的风险。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碳纳米管在下游市场的应用。经过多年的持续研发投入,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碳纳米管下游市场应用相关数据库、技术工艺开发经验,形成了多项专利及非专利技术。公司已经对核心技术建立了相应的保密制度和工作岗位隔离制度,对专有技术资料信息严格监管,与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但如果出现技术人员流失,公司存在技术泄密的风险,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尽管公司在积极拓展碳纳米管在导电塑料、芯片、新型正极材料等市场的应用,但公司在新业务领域拓展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的相关风险。

  成本控制方面,由于相较于传统碳材料,现阶段碳纳米管作为一种纳米级碳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如果公司无法在短期内进一步降低公司产品成本,不能满足客户对成本的要求,可能会对公司新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在导电塑料产品分散技术方面,和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相似,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难以分散的特点,公司采取将碳纳米管和树脂等材料混合形成碳纳米管导电母粒销售给终端客户的方式。但不同于碳纳米管在NMP等液体溶剂中分散,碳纳米管在导电塑料中领域应用需要将其在树脂等固体中分散,难度更大。如果公司相关分散技术无法提高,公司产品在导电塑料领域中的拓展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在芯片应用领域碳纳米管性能方面,尽管目前公司已经研发成功了三代导电性能依次提高的产品。但是新业务领域特别是芯片制造领域对碳纳米管性能(尤其是碳纯度)的要求更高,公司现有相关产品的性能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公司未来无法进一步提高碳纳米管产品的相关性能,以满足相关客户需求,可能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尽管目前公司已经研发成功了多代导电性能依次提高的碳纳米管相关产品,但是新业务领域特别是芯片制造领域对碳纳米管性能(尤其是碳纯度)的要求更高,公司现有相关产品的性能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公司未来无法进一步提高碳纳米管产品的相关性能,以满足相关客户需求,可能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在新型正极材料领域,公司计划分期建设年产10万吨/年的新型正极材料,首期建设年产2万吨/年的新型正极材料。公司将先进的碳纳米管制备技术和正极材料相结合,形成新型的复合正极材料,应用在高导电性电池上,该新型正极材料能提升下游锂电池的导电性能,将会是碳纳米管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新型正极材料作为新产品,存在在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终端市场未能顺利应用的风险;若未来下业发展不及预期或行业发展发生重大变化,将会影响产品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2022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3.88%。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公司客户相对集中与下业集中度较高有关。

  报告期内,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客户覆盖范围的增广。但若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不利,降低对公司产品的采购,仍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NMP、丙烯、分散剂、液氮等,2022年度,公司原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为79.04%,占比较高。2018年10月,公司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新纳环保,拟自行回收并生产NMP,以应对碳纳米管浆料的主要原材料NMP价格波动风险。但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增长,且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锂电池产品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公司历来十分重视产品质量,严格控制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公司已经按照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了严格的内控制度,使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了产品质量。伴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增长,对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果公司的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不能适应经营规模持续增长的变化,将可能对公司的品牌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抓住市场迅猛发展机遇,积极扩产。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IPO生产募投项目“年产300吨纳米碳材与2,000吨导电母粒、8,000吨导电浆料项目”和“碳纳米管与副产物氢及相关复合产品生产项目”、可转债募投项目“碳基导电材料复合产品生产项目”建设,其中IPO募投项目“年产300吨纳米碳材与2,000吨导电母粒、8,000吨导电浆料项目”已结项,为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产能保障,为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筹建中的生产项目还包括:美国天奈“年产8,000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线项目”,欧洲天奈“年产3,000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线项目”,眉山天奈“天奈科技锂电材料眉山生产基地项目”,成都天奈“天奈科技西部基地项目”,天奈科技镇江分公司“天奈科技年产20,000吨单壁纳米导电浆料及500吨单壁纳米功能性材料项目”。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能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营产品生产能力,加强公司在碳纳米管材料领域的领先优势,为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产能保障;海外工厂的设立将促进公司全球产业战略布局。

  同时,为满足下游客户的市场需求,扩大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提高公司整体核心竞争能力,公司投资设立两家合资公司天奈锦城和锦晟天城,天奈锦城主要从事生产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新型正极材料,锦晟天城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业务。

  以上扩产项目虽然已经公司充分论证,但如果出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以及下游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导致公司新增产能无法有效消化,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存在一定波动,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变化、产品结构变化、下业降价传导、市场竞争等。未来公司将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发以及新市场拓展,通过开辟新的市场领域避免同质化竞争,巩固公司主要产品的行业领先地位,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但是,如果未来上述系列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出现不利变动而公司未能有效应对前述风险和竞争,将可能导致公司利润率水平有所降低。

  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5.01%,受市场竞争加剧、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未来存在变动风险。

  2022年度,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为80,731.17万元。公司应收款项金额增长较快主要系销售规模增长以及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供求、资金状况以及客户的信用状况等因素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进一步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严格执行相关的信用政策、内控收款政策。

  在目前业务快速增长状态下,尽管公司采取了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制度,但未来若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或部分客户出现经营风险而不能按期回款,公司可能存在因大额计提坏账准备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主要化学二次电池为:锂离子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二次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高电压、可实现大倍率充放电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数码产品及储能系统等领域,且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趋势下,锂离子电池成为二次电池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种类;目前受制于生产水平,导致其制造成本高,市场价格高于其他电池。

  镍镉电池具有内阻小、耐过充、放电能力强、适用温度范围广的特点,最早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中,但其能量密度低、记忆效应严重且镉金属对环节的污染较为严重,因此使用逐渐减少。

  镍氢电池作为镍镉电池的替代品,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较长且可实现大倍率充放电,主要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及数码电子产品领域,其主要的缺点为高温性能差,且具有一定的记忆效应。

  铅酸电池作为大型充电电池,主要应用在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目前技术发展成熟且成本较低,但其能量密度低、倍率性能差,且原材料铅属于重金属,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各国均已展开相应的治理整顿工作。

  未来3-5年,随着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使用成本降低,锂离子电池将加速对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的替代。如果未来锂电池对其他电池替代不及预期或者有性能更优异的电池种类出现,则公司锂电池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市场应用会受到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不利影响,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用碳纳米管相关产品收入存在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较快,新能源汽车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产销量在汽车行业总体占比较低,购买成本、充电时间、续航能力、配套充电设施等因素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制约。未来,若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和推广未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增长、客户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认可不及预期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可能出现较动,可能存在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进而影响动力锂电池厂商对上游材料的需求,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主要用于动力电池领域,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可能存在下滑风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可能对动力电池及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政策鼓励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发展,例如: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国家政策的实施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空间,但为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采取了退坡式的补贴机制。报告期末,虽然国家层面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结束,但对符合免税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仍延续至2023年12月31日,且自2023年起为推动地方新能源汽车发展,多地政府已相继发布并落实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优惠的相关政策,仍持续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逐步从政策引导转向市场引导。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逐步摆脱历史补贴政策依赖,形成了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推进能源革命,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汽车行业电动化成为关键路径之一。

  报告期内行业经营性分析信息分析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下的“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下的“(三)所处行业情况”的相关表述。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碳纳米管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及下游市场的开拓应用,并积累了大量的碳纳米管生产与经营管理经验。目前,公司生产的碳纳米管浆料主要应用于锂电池导电剂领域。2022年,公司在碳纳米管导电剂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40.3%,在产销规模、客户结构、产品研发实力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公司在持续巩固自身锂电池导电剂领域龙头地位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市场份额。亦将继续加大碳纳米管在其他下游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带动国内相关领域产业升级,使公司保持世界一流的纳米碳材料供应地位。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现已开发完成三代碳纳米管产品,并均顺利实现量产化,目前第四代产品正在量产中,第五代产品正在开发中。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拓展碳纳米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开发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如新型正极材料、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同时,持续加大对半导体用塑料母粒等产品的研发和投入,继续保持对芯片用碳纳米管做前瞻性研究,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公司计划持续投入力量对公司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优化和改造,在满足客户质量要求的同时,不断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收率和生产效率,同时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在降低产品的原料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三废”的排放和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为了迎合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公司积极扩张产能,紧抓市场发展机遇。锂电池市场方面,公司产品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外市场,从3C电池拓展到动力锂电池,从正极材料拓展到硅基负极材料;在应用领域方面,凭借公司在锂电池市场的成功经验,拓展公司产品在导电塑料、芯片领域、新型正极材料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公司在巩固提升现有国内锂电市场份额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现已实现对部分海外头部客户的供货,未来将会导入更多的海外主流客户,保持公司在碳纳米管领域的全球领跑地位。

  面对公司多组织,多地经营的发展情况,对公司的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现状,公司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对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开展优化,设计与集团架构适配的灵活高效业务单元架构,快速有效的完成内部组织的改造。为保证公司行业竞争优势,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公司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公司核心岗位培养人才,满足公司长期发展的人才需求。公司已于2020年、2022年度实施了员工激励计划,旨在激发员工潜能,促使员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2022年公司管理层注重完善内控体系,对于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公司会通过加强重要岗位和关键人员在授权,审批,执行,报告等方面的权责管控,避免内控失效以及对超出公司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应对措施不到位的决策事项盲目进行,保证公司内部决策的有效性。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年初的经营计划,实现了业绩的稳定增长,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22年,为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目标,公司经营计划将围绕以下方面开展:

  公司的产品策略为:公司依据不同客户的需求,配套针对性的产品开发研究,利用技术优势对公司产品进行进一步研发和优化,不断更新产品及生产工艺,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的市场需求。公司已经推出了多代际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并通过产品持续的更新迭代,保持公司产品的领先性。

  作为最早成功商业化将碳纳米管通过浆料形式导入锂电池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目前有一套现行有效的产品生产及品质控制体系,公司产品品质稳定;公司始终坚持进行工艺、设备的优化及探索,拥有业内领先的产品成本控制能力。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拓展碳纳米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公司在碳纳米管基础工艺设计、设备集成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同时优化老产品,降低产品成本,持续不断地加大技术创新并推出新的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使公司产品性能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将强化碳纳米管及其相关复合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同时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产品做好前期市场开拓工作,确保其建设完成后能尽快产生效益。在锂电池市场方面,公司计划通过良好的服务和沟通,进一步巩固扩展与现有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继续加速推进公司碳纳米管产品替代传统导电剂的同时,大力拓展公司产品在新型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的应用;在其他应用领域方面,凭借公司在锂电池市场的成功经验,拓展公司产品在导电塑料、芯片领域、新型正极材料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公司在巩固提升现有国内锂电市场份额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现已实现对部分海外头部客户的供货,未来将会导入更多的海外主流客户,继续保持公司在碳纳米管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提升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实现公司产品的智能化精细化规模化生产,最终为产品质量和公司效益提供保障。同时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在降低产品的原料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三废”的排放和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公司也将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创新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对人才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组建专业化的研发、生产和管理人才梯队。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动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天奈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