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废气恶臭治理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水处理设备销售、设备维修及运维服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591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
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主要产生于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工业废气、公共建筑等多个行业,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恶臭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组成的废气,作为一种严重扰民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已成为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根据《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1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62.8%;126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37.2%。339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6.5%,比2021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以PM2.5、O和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分别占总超标天数的36.9%、47.9%、15.2%。由此可见,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2013年至今,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2023年11月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旨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关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1.8%,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1.4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8.3%。其中,固态废料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水务、大气污染防治 3个领域企业的营业收入及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分别位列1、2、3位,3个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 20,846.7亿元,占比为88.2%;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合计为 11,706.6亿元,占比为89.1%。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的提高,大气污染防治逐渐进入细致划分领域,恶臭污染催生的治理、监测和监管等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量级,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恶臭污染物治理与污水处理、脱硫、除尘等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从事恶臭污染物治理的企业多为2002年之后成立,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恶臭污染控制和监测,国家制定并完善了大量有关标准和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标准为《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对八种恶臭污染物做出排放限值规定,对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做出限值规定。除此以外还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等众多行业对臭气浓度指标做出规定,凸显出目前加强恶臭监测对于环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以上海、天津、山东为代表的较发达地区不断的提高废气排放区域标准,如《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等。这些标准的相继出台与实施,促进了废气净化技术水平和治理效果的提升,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恶臭污染物一般具有特定的活性基团,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旦活性基团发生反应,恶臭污染物自身的气味减弱或消失,达到不能刺激人的嗅觉器官的目的,按作用机理不同,解决办法可分为密封法、稀释法、掩蔽法和净化法四大类。近年来,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防治工作逐渐向精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废气的收集和预处理技术慢慢的受到重视,末端治理技术也慢慢变得规范。
由于恶臭物质的非单一性和复杂性,单一的恶臭处理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因此就需要将不同的处理技术进行耦合,形成复合型恶臭污染物处理技术工艺,从单一的处理单元发展为多种技术耦合应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随国家大气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继续提高,在实际项目实践中,针对不相同的领域、不一样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分布特点,采用不一样的复合式处理工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将是废气净化领域工艺技术探讨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公司成立至今,已成功服务900余家单位客户,完成全国签约项目案例逾 1,800个,服务行业涉及市政污水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光伏、半导体、养殖、石油炼化、医药化工、乳制品、食品加工、喷涂、印刷、纺织印染、酿酒等,涵盖废气恶臭产生的大多数行业,公司废气恶臭治理工艺全面,项目经验比较丰富,治理效果明显。得益于公司全面的除臭工艺技术、出众的方案设计能力、稳定的设备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公司慢慢地发展成为全国废气恶臭治理细分领域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的领先企业之一。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废气恶臭治理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主要服务于市政污水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客户,近年逐步开拓工业领域客户,如光伏、半导体、养殖屠宰、石油炼化、医药化工、乳制品、食品加工、喷涂、纺织印染、酿酒等行业,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同时,公司也积极布局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致力于提供系统化的能源解决方案。
公司的基本的产品及服务包括废气恶臭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设备维修及运维服务。废气恶臭治理设备按工艺类型可分为生物除臭设备、离子除臭设备和其他工艺除臭设备,用途是使废气恶臭经过设备处理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给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公司代理的水处理设备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离心机、鼓风机、刮泥机、水泵、阀门等,是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转所需的设备;公司的设备维修服务主要是针对废气恶臭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做维修和维护,帮助客户解决日常设备运营维修难题;运维服务是为客户提供已交付设备的常年运营监控和日常维护服务,及时避免或排除运行故障,以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是一家集研发技术、工艺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环境污染治理设备服务商。公司生产的废气恶臭治理设备具备了定制化的属性,应该要依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并对项目提供系统集成和指导安装等服务,寻求最优的技术方案并符合客户项目所需的验收指标要求。因此,公司生产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项目设计方案确定后,技术部门完成设计图纸并制定物料清单,公司生产部门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准备,实施生产;同时,技术部门完成设计图纸后,采购部门根据项目的材料需求情况向备选供应商发送材料清单并询价,公司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供货速度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供应商,签署采购协议,对产品种类、交货方式、付款方式进行约定。
公司的废气恶臭治理设备主要是针对市政污水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养殖废水处理、石油炼化、医药化工、光伏、半导体、乳制品、食品加工、喷涂、印刷、纺织印染、酿酒等项目,上述项目一般都采取询价、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因此公司的销售主要通过参与业主方、项目总包方或分包方询价、招标来实现。
公司目前采用的经营模式是根据废气恶臭治理行业的客户需求、处理工艺、原材料供应情况、生产工艺、行业政策、市场竞争格局等确定的,报告期内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一定时间内亦不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另外公司还通过经营水处理设备的销售、设备维修及运维服务等来获取相应的营业收入与利润。
公司长年专注、专精、专业于废气恶臭治理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项目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安装、后期维修及运维服务均可由公司独立完成,能够提供有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楚元环保公司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环保设备的制造,使公司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保证了公司各环节的质量可控。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把技术创新作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报告期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 9项,实用新型专利160项,软件著作权13项。同时,公司获得细分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获得多项荣誉证书。
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不断引进行业的最新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后再创新开发出适用于中国市场的自有技术,并予以标准化。
公司每年都有专门的科技人员重点跟进公司的技术创新与专利更新,同时在相关领域亦拥有多项非专利技术。公司从2019年开始发展自己的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成本。目前公司已经掌握行业中大多数废气恶臭处理技术,并且公司自行开发的耦合工艺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多个领域,较传统的单项工艺技术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拥有研发人才优势。自成立以来,所招聘的技术人员与科技人员大多为废气治理相关的环境保护专业人员,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炼与经验的积累,公司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研发团队,同时公司还与华中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开展菌种、生物耦合技术、工业催化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公司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采用“传、帮、带”的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在实操中磨砺专业团队使其尽快成长。公司还在不断招贤纳士,使研发的队伍不断强大。
公司成立至今,已成功服务900余家单位客户,完成全国签约项目案例逾 1,800个,服务行业涉及市政污水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养殖、石油炼化、医药化工、乳制品、食品加工、喷涂、印刷、纺织印染、酿酒等,涵盖废气恶臭产生的大多数行业,公司废气恶臭治理工艺全面,项目经验丰富,治理效果明显。
公司深耕废气恶臭治理行业十余年,各部门管理人员多数拥有十年以上行业经验,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愿意共同承担责任,共享荣辱。在团队发展过程中,各部门经过长期的学习、磨合、调整和创新,形成主动、高效、合作且有创意的团体,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进化到群体目标中去,逐渐升华到公司层面,使每个员工对待公司事务都拥有主人翁精神。经过长期沉淀,公司已培养出一支善于针对客户不同需求解决技术难题的技术团队,管理人员和项目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环境污染治理设备的设计和生产经验,能够保证项目按照合同要求顺利实施。
公司建立“杭州总部+区域子公司/分支机构”的营销服务覆盖模式,设立合肥、上海、广州、西安、北京、重庆、武汉7家分支机构,形成了全国覆盖、区域下沉、终端渗透、线)融合的多层级服务网络。公司具有较强的交付能力,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可以调度多个项目同步进行。
公司在餐厨、市政污水、石油化工、新能源、涂料、化工、制药、涂装、食品制造、酒类制造、养殖屠宰、造纸印刷等众多行业已有10余年的项目案例经验,服务的企业900余家,已在行业内有很高的声誉。同时公司会通过网络、广告以及行业展会投入一定的宣传,让更多的企业认识楚环科技。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内容,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目标,结合国家过去几年颁布的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供给侧改革和水处理标准的逐步提升,同时区域性污水排放标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大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均给污水治理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2023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6.16%,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2050年将达到80%左右,城镇化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城镇化进程的提升将使垃圾产量不断增长,《“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大幅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置,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随着政策的导向和环保的要求,焚烧处理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加快解决当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的通知》提到需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基础上,加快解决当前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十四五”VOCs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下,未来VOCs治理的市场广阔,有望超过千亿元。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到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均被重点提及。《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约98亿吨,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比重的87%。随着全社会各部门、各层级和各行业的双碳能源发展规划路线陆续公布,为全产业的绿色发展、节能环保进程按下“快进键”。从碳排放下游市场来看,包括能源、农业、工业、环保治理等市场,节能环保和绿色生产是践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在政策的催化下将迎来关键的发展机遇期。
公司以“成为一家拥有核心技术并受人尊敬的环保企业”为愿景,以“致力于创造更清新自由的美好环境”为使命,不断强化品牌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驱动,依托国家产业政策,坚持绿色发展路线,以废气恶臭治理细分领域为主业,密切跟踪环保行业的发展态势,积极延伸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重视品牌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力争使“楚环科技”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国际、国内领军企业,为国家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阶段公司全面推进“环保+能源”双轮驱动战略。在环保领域,公司致力于提供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废气恶臭治理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EPC服务。公司主要服务于市政污水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客户,近年逐步开拓工业领域客户,如光伏、半导体、养殖屠宰、石油炼化、医药化工、乳制品、食品加工、喷涂、纺织印染、酿酒等行业,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将布局光伏储能板块,涉及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后期运维等,致力于提供系统化的能源解决方案,聚焦江浙粤等区域,现已完成 4个工商业储能项目;布局氢能源板块,在“制、储、输、用”产业链各端的关键点进行布局,并提供相应的设备与服务,包括电解水制氢、加氢站装备制造与运营、储氢、氢能源综合利用等。
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争取推动更多核心产品进入除市政、餐厨、食品等行业之外的工业领域,在持续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公司将进行必要的产能扩张,增大自主生产能力,优化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楚环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继续围绕“环保+能源”双轮驱动战略,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在环保领域,致力于提供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废气恶臭治理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EPC服务。公司将持续优化客户需求解决方案,不断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在半导体、新能源行业的应用。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继续围绕光伏、储能板块进行布局,按照每个客户需求提供系统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围绕氢能源板块,在“制储输用”各端关键点进行布局,并提供相应的设备与服务。公司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总结海外项目经验,积极寻求出海机会、探索出海业务模式,以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增量。
加强对公司内部管理的优化和升级,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和流程。继续推进信息协同平台建设,提升公司数字化的管理水平,优化一体化的管理标准,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从战略层面和业务职能层面切入,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费用控制、生产成本管理、技术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数字化驱动管理的效能提升。
重视成本分析和管理,深挖内部潜力,减少成本浪费。优化供应商队伍,重视选择愿意伴随公司长期发展的优质供应商,实现采购端的合理降本。
公司将继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有关信息,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根据《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加强投资者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股东大会、业绩说明会、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投资者热线、现场调研等多元化的沟通渠道与广大投资者保持良性互动,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的问题,进一步树立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
2024年,公司将根据募投项目的真实的情况,科学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实现预期效益,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入。同时,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的管理,加强对自有资金的管理,提高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公司及股东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
上述发展战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提醒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思路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主要为市政污水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光伏、半导体、养殖、石油炼化、医药化工、乳制品、食品加工、喷涂、印刷、纺织印染、酿酒等行业提供废气恶臭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设备维修及运维服务,经营业绩受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较大。如果未来环保行业的国家政策、监管力度及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未来市场空间及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采取如下措施:密切关注并研究相关行业政策,加强对行业重大信息跟踪分析,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全面推进“环保+能源”双轮驱动战略,致力于提供系统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更好应对行业政策变化。
随着城市化脚步发展越来越快,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为治理大气污染,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对抗大气质量下行压力。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国内市场需求强劲,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气治理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在细分领域,废气恶臭治理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虽然废气恶臭治理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资质壁垒、质量壁垒和资金壁垒,但在国家产业政策持续激励与行业发展前景向好的吸引下,将不断有新的投资者选择进入行业。新进入者将加剧行业竞争,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局部区域市场之间的竞争过大,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随着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公司目标市场,如果公司不能保持先进的技术水平、持续的研发能力、优秀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持续加强竞争优势,将面临市场地位受到冲击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采取如下措施: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宽产品应用领域,从市政污水领域的废气恶臭治理拓展到更多的工业领域,并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公司客户以各地政府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商业信用,公司发生应收账款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但随着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未来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如果外部经营环境、客户财务状况等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发生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发生坏账的情况,公司可能面临流动的风险,从而导致盈利能力受到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采取如下措施:不断完善全面信用管理制度,加强赊账和欠账的监控及催收;加大催收小组的工作力度,针对长账龄的项目款项及时跟进回款情况。
近年来,公司的经营规模、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公司也培养锻炼了一支高效、精干的经营管理队伍。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的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对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的管控要求也慢慢变得高,同时公司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会逐渐加大,公司仍存在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级专业技术及营销人才的需求缺口,需要引进更多有志之士与公司共同发展,完善梯队结构。如果人员结构不能适应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张,可能会对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