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铜矿地处江西省上饶德兴市境内,位于怀玉山脉孔雀山下,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在产铜矿,根据标普全球市场财智数据,该铜矿2019年产铜15.45万吨,是国内唯一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大型铜矿。
这是一座和祖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矿山,这是一座专注于智能化建设的矿山,这还是一座美丽的绿色矿山。今天,中国矿业报/矿业界就带大家走进德兴铜矿,看看这座矿山到底有多厉害!
德兴铜矿发展历史上的三个重要节点,在时间上纵贯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由大到强的发展轴,从空间上与新中国“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新世纪“强起来”的曲线惊人吻合……
根据记载,德兴铜矿在唐、宋年间已经开采,冶炼鼻祖德兴的张潜用湿法炼铜(见胆铜法)。
1955年初秋时节的德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南地质局409队普查组十几名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唱着苏联歌曲,走进了铜厂这片原始森林。一年前,他们的队长,在《德兴县志》中发现有铜厂采铜炼铜的零星记载,并经过踏勘,建议组队普查。次年1月,为铜厂找矿而组建的420队,考察认定“远景评价较大”;7月,转入勘探,矿区中部钻孔发现垂厚达100余米的铜矿体,证实具有工业价值……
当时,新中国百业待兴,作为紧缺的战略物资,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找矿。赣东北富集的矿产资源,自然成为优选之地。而铜厂矿区星星点点的古采坑遗迹、延绵千年的铜文化渊源,勾起了当年地质工作者和五湖四海走来的建设者们无尽的遐想,与炽烈的爱国热情薪火交织,点燃了他们“振兴中国铜工业”的初心。
德兴铜矿三个矿区,是经过两次大规模勘探,才被证实为世界级特大型铜矿的。“只要能找到矿,为国家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尽到绵薄之力,就是最大的幸福。”曾任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第二次勘探大会战总指挥兼党委书记的朱训同志,这样诠释他们的初心。
1958年的8月18日,德兴铜矿正式成立。而此前,铜厂矿区“斑岩铜矿”及三个矿床工业价值已得到确认,德兴铜矿筹建处已向上级部门报送第一期工程建设规划。
1978年5月15日,当时的国家领导集体先后在《德兴铜矿引进技术和设备做建设的请示报告》的圈阅。同年11月,签订两个阶段的设计合同;次年,划入江铜,德铜自此走上了波澜壮阔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2008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一个关于德兴铜矿的扩建项目文件,两年之后,德兴铜矿13万吨/日扩能工程建成投产,开始勾勒“创建世界一流铜矿山”战略蓝图,继而在2014年,奏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铜矿山”的前行号角。
近年来,德铜大力实施机械化、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融合,通过“修内功”“引外力”,实现了生产操作自动化,流程控制远程化、站台值守无人化,不断推动矿山向高质量发展。
产量从9万吨/日增加到13万吨/日,人员却从400减少到200多人。靠的是什么?
“一增一减”的背后,是近几年该中心大力推进的智能化改造。2018年起,遍布全矿的80多个取样点,已全部由改造后的自动取样机承担。其中,历时6年、更新5代的流体取样机,获得了7个国家项专利,固体取样机填补了行业空白。
为不断适应发展需要,这样的升级改造也从局部向系统延伸。在泗洲厂,浮选机加药原本是体力活,也是一项精细活,加药工要不断前往现场观察检测相关指标,不定期向浮选机添加适量石灰和药剂。如今,“加药工”岗位已经不复存在,通过系统改造后,浮选机能自动采集分析数据,实现了精准添加药剂和药量。
搭乘自动化和信息化平台快车,德铜远程控制范围逐步扩大。19年10月份,动力厂太白变电站,看不到“娘子军”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远在5公里之外的电力调度室几台电脑,一组组安静整齐的画面,呈现着太白变电站别样的美丽。
智能化建设,某一些程度上是各种数据的开发利用,德铜开始发掘一些未被开发的数据,主动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就在去年5月份之前,矿山各单位送样品、拿化验单的人员还在检化中心挤满楼道,但随一套LTMS系统软件的运行,这一切开始发生改变。6月8日,一套从样品登记、接收、任务分配、分析结果录入,到报告的编制、审批以及后期数据统计分析、预警全过程“无纸化”、“自动化”的LT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开始了试运行。
大数据的运用并非仅仅是对生产的一般管理,也满足着矿山的个性化需要,露天采区边坡稳定性定性监测原来一直依靠人工完成,去年6月份,德铜还从南非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边坡监测雷达。
智能化矿山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矿山从构想蓝图开始,摸索前进。未来矿山是怎样?是无人驾驶的大车高速行驶在采区,是无人坚守的厂房内机械轰鸣,是员工一台掌中宝掌控所有生产……
“毋庸置疑,在智能化、信息化的大潮下,谁犹豫不前谁就被淘汰出局。”德铜智能化矿山建设没有退路,一切都在转型中渐变。
“到矿山公园去看看!”近年来,慢慢的变多的德铜来访者把杨桃坞复垦基地作为首选的“打卡地”。
曾几何时,像杨桃坞这般的废弃地,是业界一直久攻不下的技术难题。如今,却拥有令人神往的魅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铜就加强与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围绕矿区园林化、景观化和可持续化开展研发技术与攻关,先后掌握“纯尾砂无土植被恢复”、“高陡岩质边坡复垦”等多项生态复垦技术。目前,德铜拥有行业最先进的“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技术”以及德铜独一份的“底泥生态复垦技术”。
德铜的杨桃坞,水龙山、黄牛前边坡等矿区可复垦的废弃地实现复绿。曾经的废弃地也有了新的模样:茶花、樱花、格桑花、杜鹃花以及各类植被丛生,四季常青,尤其暮春时节,各式各样的花开满山头,姹紫嫣红,犹如花园,与“国家级绿色矿山”的金色荣誉交相辉映。
德铜着力下好创新引领这步“先手棋”,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深化环保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向着环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迈进。
规划先行,强化投入。德铜“十三五”时期投入环保费用3.92亿元,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HDS、百泰两套废污水处理系统及相配套的环保设施。江西省重点工程、亚洲最大尾矿库——5号尾矿库建成并投入生产。
节能降耗,系统推进。德铜引进2.25万吨/日半自磨系统、2000万吨/年废石胶带运输系统等一大批大型高效节能生产设备,开展680m³超大型浮选机工业试验成果优化和推广、立磨机应用、HNS水处理系统优化完善等重点攻坚,慢慢的变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生产,实现采选技经指标稳步提升,吨矿能源综合单耗逐年下降。
科技支撑,增强底气。利用电石渣取代石灰处理酸性废水,实现废物再利用;实施“酸碱大中和”、循环水复用等,使废水变“新水”,工业回水复用率达到90%以上;采取硫精矿溢流水分质处理和循环利用、硝酸清洗工艺全面淘汰、工业水生物制剂协同氧化处理工艺优化等,实现环保工艺上新水平。
精进管理,不懈攻坚。德铜把落实环保工作责任制进行充分的细化、量化和指标化,在公司内首创环保月度作业计划,以日保月、以月保年,让常态化的环保管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推行环保信息化管理,逐渐完备发挥隐患排查整治、资源共享、分析预警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并进。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德铜将始终将之铭记心头,作为不懈追求,创造绿色新价值、新未来。